教学与学术并重学习与生活齐飞
——南加州大学暑期访学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坐落于洛杉矶,2017年U.S. NEWS全美排名23位,教育学全美排名14位。2017年暑期,我们一行四人参加了USC教育学院(Rossier School of Education)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Faculty Training Institute, FTI)。
FTI培训持续四周,由主动学习与协作性写作、学术论文写作格式、项目式学习、反思性教学与创新式教学等模块组成。时间安排上,每周四天由USC教师授课,一天进行个人研究性学习。四周的学习安排紧张,内容也具有挑战性。我参加了所有的学习单元,完成了要求的阅读、汇报、讨论、写作、制作电子文档、最终汇报等环节,顺利通过本次培训。另外,我们与正在USC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们进行了两次课堂互动。在USC学习期间,我们积极与老师们交流,构建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除了在USC深度学习以外,我们还走出USC校园,探访世界排名前20名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全球排名第一的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感受了三所不同类型美国名校的不同文化。
图1 在研究生课堂互动中
二、学习内容
如图3所示,本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可总结为以下三大类别:
1.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授课部分主要围绕图书馆资源、文献阅读、科技论文写作和研究,以及教学软件等内容展开。其中,图书馆资源部分专门邀请了图书馆管理人员为我们详细讲解。教学软件部分涉及了十几款软件的介绍,是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美国教育的丰富程度,以及教育市场的广阔。
图3 本人总结的FTI教学体系
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部分涉及了主动学习、有效讨论、项目式学习(PBL)、核心问题归纳等环节。
PBL学习由格林教授讲授。PBL本意是基于项目的学习,不过,格林教授对其中的P有多种解读,包含project, problem, personalized等。对P的多元解读,延伸了PBL概念的外延,PBL可以是基于项目,也可以是基于问题、个人化的学习等。项目式学习特别强调了真实性,即项目的真实。真实包含下列要素:项目必须是真实有用;项目是学生真实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项目需要与社会、社区需求联系起来;项目需要公开展示。
核心问题(A Essential Question)归纳是PBL的核心技巧。好的核心问题可以贯穿整个PBL教学。
3. 教学评价与分析
教学评价与分析由差距分析、创新性学习、认知任务分析等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的定位课程,达到准确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与分析的基础上,USC还专门安排了教学哲学和教学理念的讲授。让我们从哲学和理念的高度去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讨论和分析优秀教学哲学案例。
图3课程进行中
三、总结感悟
来USC前,我对此次培训的期望是能够感受美国文化,能够学习教学方法。四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收获远超过预期。
1. 提高了教学能力。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分析、教学哲学等各个层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2. 感受了美国文化。USC的校园文化可说是美国大学文化的缩影。十几位美国教师的讲授,让我感受到了美国人民对外国友人的热情和对工作的认真。校园内乐队的巡演、广场的白马和特洛伊雕塑、十几座图书馆,以及一年四亿美金的校园产业,处处都能体现出现代化大学的管理水平。USC“Fight on”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学校运动健儿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的“红色战服”中,更体现在USC每位教师和同学的骨子里。
3. 升华了科研追求。这一切要感谢在美国USC的访学,以及到全球顶级学府CALTECH和UCLA的深度走访。让我感受到了蓝色UCLA的宽广,红色USC的热情,以及无色的CALTECH的自信。短短的一个月,使我从追求论文数量和质量,转变为追求能够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科研选题。这对我今后如何选择长期访学的对象和课题埋下了一粒种子。
4. 结交了人生挚友。与同行的来自不同学院的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我们成为今后彼此事业和生活中的挚友。
四、未来计划
1. 在本次培训的教学问题学习环节,我发现虽然我校有各种各样的教学和教师发展平台,但尚缺少以各专业为核心的交流平台,缺少专业交叉合作。开学以后,我将主动调研全校的各类教学和教师发展平台,做出搭建“上海师范大学专业交流平台”的具体计划,并向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申请支持。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大环境下,寻找一条能够激活专业教师教学热情的一条可行之路。
该想法已经得到我校同行老师和USC任课教师的支持,希望能通过一年的努力,在下一届USC培训前有所结果。
2. 本人将在2018-2019年之间选择一所国外大学进行长期访学。
3. 将所学教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课程中,并将好的教学技巧和经验推广给其他教师。
五、真诚感谢
首先,我向人事处的老师们表达真诚的感谢!其次,感谢我的同事张永明老师和课题组的研究生们。在我不在期间,他们对课题组科研工作给予了额外付出。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家人对家庭的经营,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持,让我能够安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