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7日,我和4位老师在学校人事处的张健锋老师带队下,前往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的密苏里大学进行了为期4周的学习。本次培训项目由密苏里大学亚洲事务中心承办,亚洲事务中心的老师为我们设置了丰富的课程、讲座和考察项目。在出发前的个人计划中,我考虑了本次研修的三个主要目标,本次小结也从这三方面对我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 1. 提升英语交流和写作能力 英语交流和学术训练是本次项目的两门主要课程。在英语交流课上,Harriet老师从每个音素的发音开始,帮助我们纠正和训练正确的发音,也会给我们介绍美国各地的口音区别,还和我们分享了她的学术经历。我们参加项目的每个老师也都轮流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和学术经历,在交流中,我们慢慢适应于用英语进行交谈,在一些难点的发音上也有所改进,几位老师之间增进了了解。在学术训练课上,Amanda老师首先进行了“电梯攀谈”(elevator pitch)的介绍和训练,我们要进行快速的自我介绍,将自己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浓缩在2分钟之内,还需要根据听众的背景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交谈技术,在各种学术交流的场合中,可以让其他人迅速地了解我们。为了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最后的汇报演讲,两位老师也都付出了很大的心力,Harriet老师帮我们梳理演讲的内容和英语文本,纠正英语发音;Amanda老师对ppt制作、时间控制、手势和眼神交流等细节进行了讲授,对于我的演讲内容,老师还专门提醒我如何设置开场白、带动听众兴趣,令我受益匪浅。最终这些技巧都呈现在了我的汇报演讲中,我也变得更有自信。 虽然以前我也曾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而出国交流,但这次研修是我在海外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段经历,除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哥伦比亚这个美国小城的风土人情之外,也有更多的与当地人交谈沟通的机会。除了两位主要负责授课的老师外,我们团组的协调人Becky老师在我们整整4周的学习中全程陪伴,她和我们交流时会特意放慢语速,并教我们一些俚语和俗语。项目组还为我们每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安排了一位当地的志愿者语伴,我们每周见面,吃午餐、逛画廊,提升了我的日常英语交流的能力。 在写作方面,Amanda老师在课上对论文评审、论文写作和基金写作的要点做了介绍,并且特别强调了在期刊投稿中需要分析和熟悉目标期刊论文的写作风格,有些内容虽然我之前也略知一二,但经过和其他老师的共同梳理和讨论,在实际操作上我感觉更有把握了。Amanda老师介绍了密苏里大学的图书馆资源,学术资源统一检索和文献索取等功能与师大图书馆非常相似,是我们日常做研究常用的文献获取方式;她也介绍了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师大图书馆也同样设置了学科馆员和学科专属的图书馆页面,这部分资源是我以前所忽略的,回国后查看师大图书馆的学科专属页面,也发现了有许多有用的资料,以后我会多关注上面的资源。Amanda老师还推荐了许多网络资源和工具书,有丰富单词量的近义词词典、学术写作的常用语法和格式等,都能有效地帮助我提升英语写作能力。最有收获的一堂课是摘要写作练习,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一篇文章后讨论总结要点,并整理成摘要,最后对文字进行凝练,虽然是一个很小的练习,但我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英语文字功底的差距,需要更多的输入和训练来提升。 此行的另一大收获是与密苏里大学几位学者的交流,项目组组织了一场午餐会,让我们和各自研究方向相近的专业学者进行交流。在午餐会上,我认识了心理系的Dennis Miller教授和Denis McCarthy教授,McCarthy教授在风险驾驶行为和其他行为决策方面都做了许多有趣的研究,包括通过自编手机程序收集现场实验数据的方法,都是我在自己的研究中考虑过但没有实现的。两位教授听说我对决策模型和统计课程感兴趣,还特地帮我联系了另一位Clintin Davis-Stober教授,让我能够旁听他的统计学暑期课。Davis-Stober教授也在决策领域从事研究,课后我与他具体交流了各自关注的课题。在最后一周前往工程学院参观时,交通工程方向的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们自制的模拟驾驶器,能够仿真地考察驾驶行为,并能配合眼动仪和脑电设备记录个体的注意过程和大脑反应,这是他们和心理系McCarthy教授的合作项目,也与我的研究兴趣非常相关,是一个意外之喜。 2. 提升教学能力 本次培训中,我从多方面的机会中获得了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我们作为学生参与的两门主要课程就给了我许多有用的教学思想。其中,Amanda老师的目标设置过程让我受益匪浅:在第一堂课上,Amanda老师就要求我们思考一下本次研修的目标,并依据目标考虑自己现有的优势和劣势,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课堂引导技术。在我自己的教学中,虽然每次开课前都会修订教学大纲,并在第一堂课上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但很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程中的目标和优劣势,这样的过程除了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也能以自我承诺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整个课程中努力达成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而Harriet老师的建导技术则让我们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开始,通过分享的形式将自己的经历、观点等用英语表达出来,我们在循序渐进的分享中能够逐渐减少对英语口语表达的畏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也能形成更好的互动,这也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学习的。 其次,项目组也邀请了Mary Jo Herde教授和Dennis Miller教授来与我们分享教学策略和教学经验,探讨中美学生差异,比如Miller教授提到的可以在课堂上,尤其是大课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比如搜索某个专业术语的定义、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投票、完成简单的课堂小测等等,这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也能即时地了解整体学生对某个要点或难点的掌握情况,其中的很多操作我想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学习APP或微信功能来实现,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再次,项目组安排了一堂教学观摩课,我们观摩了心理系的Amanda Rose教授为博士生开设的学术写作课,之后在Dennis Miller教授的安排下,我还多观摩了一节Clintin Davis-Stober为心理系本科生开设的统计学课程,这两门课恰好也是我在系里承担的其中两门教学任务,这让我感到非常幸运。其中,参加写作课的学生都是三年级以上的博士生,都有较多的研究和写作经验,课堂讨论也更有效,除了每节课由学生带领一部分的讨论外,老师还会引导学生总结写作经验,这样的反思和梳理过程是非常必要的。统计课则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并且会用到较多的板书,课堂交流相比国内的课堂更为随意,许多基础的知识会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而老师的任务则以提示要点和难点为主。两门课程中的一些课堂教学思路都值得我学习和借鉴,课后我也与两位老师沟通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大纲等信息。 此外,我还简单了解了一下密苏里大学心理系的本科生课程设置,结合Becky老师等其他老师对密苏里大学整体本科教学的介绍,密苏里大学(以及美国大部分的大学)与国内许多大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学生专业方向选择的宽松。在密苏里大学,每个学生入校时会进入一个专业学习,但学生通常能自由申请更改主修专业,也可以同时研修两个主专业。大一的课程以通识课为主,学生需要修满包括英语、人文、历史、数学、科学五大类的通识课学分。每个专业的课程编号也很简洁,比如编号为1000的课程都是该专业最为基础的概论课,是完成这个专业的入门级课程,适合一年级学生,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课程编号以2开头,以此类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个专业的课程,每个学生会配有一位导师,导师会定期与学生讨论学业情况,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课程选择提供建议。比较我们系和密苏里大学心理系的课程设置,我们系的基础课设置还是很契合本科专业的发展方向的,课程多样性和可选性也很大,只是学分数量要求较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大。值得一提的是,密苏里大学心理系虽然也只是在一个3层小楼之中,楼内的布置还是非常用心,楼道里除了张贴老师和学生们的教学科研成果外,还悬挂了不少宣传单,介绍心理系专业的具体情况、学生加入实验室研究的途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等等,在宣传心理系之余,方便学生获取一些实用的信息。 3. 了解美国文化 本次培训中,我们还获得了许多近距离了解美国文化的机会。我们参加了哥伦比亚市每月一次的家庭活动日活动(Family Fun Fest),这是由哥伦比亚市政府主导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年轻家庭的亲子交流和家庭间交流。每个月的活动会设置一个主题,7月的主题是运动,主办者在举办活动的公园里搭建了各种趣味运动设施,还有流动图书馆、消防车科普等公益项目,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国家庭活力和温馨的一面。“乡村日”(Country Day)暑托班的参观则让我了解了美国孩子的暑假生活,这个暑托班是一位老师私人开设的,聚集了许多志愿者,招收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生,孩子们按照年龄分成5个组,除了一些简单的集体学习外,孩子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活动,志愿者穿插其中进行辅助。相比国内,美国的暑托班对孩子的书本学业涉及较少,孩子们的活动都是以侧重社交和身体素质的体育游戏项目为主,或是鼓励孩子们自由创造的图画和手工。美国社会对于体育的重视从学校声誉的影响因素中也可见一斑:在Mary Jo Herde关于美国教育系统的讲座中我们得知,除了学术和教学成就外,如果一个美国高校的篮球、橄榄球、棒球校队在近期的赛季中成绩出色,申请该学校的学生就会明显增加。我们也有幸在堪萨斯城观摩了一场棒球比赛,在赛场上亲身体验了观众对棒球运动的热情。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的关注和对残疾人士的支持。Amanda老师在讲课中讲到美国人对“社区”(community)的看重,除了社区的自然环境、教育医疗环境等等,社区里的居民对社区的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居民们有着良好的互助氛围,从学生时代开始,大家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这可能是因为政府层面对社区的投入和支持相对少一些,居民们则有更多的自主管理意识;也可能我们所在的是一个人口很少、生活节奏较慢的小城,社区中居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比如我们还在校园里遇到过一位陌生人,他热情地将自家种的蔬菜送给我们,在哥伦比亚的收获季,人们对邻居间、社区中这样的分享是习以为常的。密苏里大学残疾人服务中心的负责老师Barbara Hammer为我们介绍了美国对学校接纳残疾学生的法律政策和密苏里大学所作的努力,为了让残疾学生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服务中心会聘请专业人员为盲人和聋人学生定制优化网络学习资源,会为有阅读困难的学生配备专门的志愿者整理笔记,尽管这样的服务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是一个学校温度的体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哥伦比亚当地电视台、城市图书馆、前往杰弗逊城参观了密苏里州州府、前往堪萨斯城和圣路易斯市参观博物馆和标志美国西部开发的大拱门(Gateway Arch),每一项活动对我来说都是新奇而收获满满。 因为密苏里大学亚洲事务中心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师大人事处各位老师的鼎力支持,还有同行几位老师的包容和理解,我的第一次出国研修过得充实而愉快,这也激励着我更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各方面素养,争取做出更多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