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至8月11日,我和来自学校其他四个院系的四位老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与交流活动。 本次培训交流活动一共可以分为三个环节:第一,关于教育学方面的讲座(讲座内容涉及“澳大利亚及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第二语言习得”、“比较教育和跨文化视角下的教与学”、“教师的户外学习及领导力”、“学习评价”、“可持续教育”、“课堂反馈”、“课程回顾与总结”)。第二,参观了四所当地的学校(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第三,堪培拉大学为每位老师配备了一位相关专业的指导者,进行了三次一对一的交流与指导。 现就将两周内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并有最深体悟的部分具体做一个总结。 一学前教育课堂的“探索式”教育 在Southern Cross Early Childhood参访的过程中,学校的“启发探索式”教育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学龄前儿童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原因,在课堂上将知识进行较为单一的灌输显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很难引起小朋友的兴趣,而且小朋友通过单一接受的方式能真正获取的知识也会非常有限。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如何有效地设计、组织和实施“探索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西方的教育理念历来都比较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自主学习。近年来,我国也慢慢尝试将开放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师的启发性教学纳入自身的教育体系。但从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启发式教育和探索式学习,如果缺少良好的设计和过程管理,非常容易让教学的环节落实不到位,使得孩子无法有效率地学到应有的知识。本次对Southern Cross Early Childhood中对“蛋的探索”主题课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走进小朋友的教室,我们会发现教室一角放着一个木盒子,木盒子里铺着干草,里面是一只鸟窝。鸟窝中央,在干草和纸张的包裹下,躺着一只绿色的有着黑色斑点的“蛋宝宝”。小朋友们告诉我,这是上周他们在操场旁边的树林里捡到的一只蛋,于是他们就把它带回了教室。而他们的老师,无疑很好地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生的这件小事,对他们进行一次“探索教育”。他们将探索教育落实到了以下的各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任务要完成,都有具体的知识需要小朋友去探索和掌握。 Step1:“蛋宝宝”,它是谁? 在这个“蛋宝宝”刚刚来到教室的时候,老师就启发大家,猜一猜这个“蛋宝宝”是谁的孩子?首先,老师们让孩子们对“蛋宝宝”进行仔细的观察,并用自己的巧手把它画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无疑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最后老师们把所有孩子的作品都贴在了教室的墙上。 经过了这个环节,每个孩子都对“蛋宝宝”的外观都有了较为仔细的观察和认识,当老师问他们“蛋宝宝”是谁的孩子时,他们七嘴八舌,有的根据自己的经验,有的则发挥了自己无穷的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乌龟蛋、鸟蛋、鳄鱼蛋、恐龙蛋……各种答案层出不穷。在猜测的过程中,大大激励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他们决定要把“蛋宝宝”孵化出来,揭开谜底。 Step2:探索蛋孵化的条件,为“蛋宝宝”找一个家 每个小朋友都对“蛋宝宝”最终会变成什么充满好奇,但首先要将“蛋宝宝”进行孵化。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去上网寻找了蛋孵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在了解了“蛋宝宝”孵化所需要的条件后(如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需要光照、要小心放在不容易打碎的地方……),大家分别去寻找合适的材料,为“蛋宝宝”造一个家。下图的木盒子,就是小朋友们为“蛋宝宝”打造的“温馨小家”。里面有保暖的材料(干草和纸),有一小杯水用于保持湿度,盒子旁边还有一盏小台灯为“蛋宝宝”提供持续的光照。安放蛋宝宝的盒子还被安排放在了教室的一个安全的角落里,这样就不怕小朋友们游戏的时候把它打碎啦!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既动了脑又动了手,相信在这整个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一定会让他们记忆深刻。 Step 3:打造“蛋宝宝”孵化日记 从“蛋宝宝”入住新家开始,班里就为“蛋宝宝”创建了一本“孵化日记”,每天由不同的小朋友负责记录“蛋宝宝”每天的孵化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们养成每日观察,坚持做好记录的科学习惯。 我想,等他们的“蛋宝宝”孵化出来,“谜底”被解开以后,孩子们一定还会再有后续的研究计划,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式”学习,比如:“如何把孵化出来的‘小宝贝’”养大?等小宝贝长大了,要放生还是要继续养在学校?”等等。 这样经过精心设计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探索式”教育值得我们借鉴。 二中等教育课堂的“动手实践”教育 在参观Alfred Deakin High School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校开设的各种动手实践课程:木器制作、金属制品制作、布艺制作、陶艺制作、摄影课程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必选课程之一,学校为开设这些课程配备了设施完备的教室和专业的老师。 在澳洲,孩子们从小就被鼓励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与特长,从小就参与完成各种手工作业。因此在中学的课堂上,就能够看到很多设计精巧、制作精致的手工艺品。很多孩子正是因为早期的“动手实践”教育,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与兴趣,长大后便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澳洲,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并非是所有孩子的唯一选择或者是愿望,是否上大学,成人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整个澳洲的评价标准也认为只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无论做何种工作都同样值得尊重。因此,这里的人们整体的幸福感较高,每个人一生中也可能要换很多种工作,但内心的快乐与充实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 三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本次培训交流项目中,我还与堪培拉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Elke Stracke博士进行了一对一交流。Elke Stracke教授是雅思及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与我所专攻的语言学专业有很多共同的研究主题。
本次的交流一共分为三次,在三次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Elke教授手把手地指导我用“SMART GOALS”的方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SMART”是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alistic和Time-bound的缩写,主要是要让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以前,养成做好具体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现实的以及具有时间期限的计划。 Elke教授在了解了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身份,以及了解了我的研究兴趣、对未来的规划与想法以后,让我分别写出了最近3天的短期计划、3-5年的中期计划和未来10年的长期计划。Elke教授耐心地倾听了我的计划,并且指导我怎样把这些计划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她让我从所有的目标中挑出最想要实现的3项,然后按照“SMART GOALS”的方法将之进行了细化。最后,她对我详细描述的“SMART GOALS”提出了进一步的操作意见和建议。由于我的首要目标与学术密切相关,因此Elke教授给我提供了很多的参考文献和学术资源,并且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这些信息都让我茅塞顿开,获益匪浅。最后,Elke教授还与我约定,我们将不断保持联系,我的第一个“SMART GOAL”的实行情况要及时和她进行沟通,她会帮助我完成这个最想要完成的学术目标。 Elke教授用下图来鼓励我,在完成目标的路上虽然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放弃,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使我得到了很大的鼓励: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与Elke教授的深入交流,不但使我得到了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学术方面的帮助,也使得我与Elke建立了友谊,希望这段中澳友谊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四澳洲对运动习惯的重视与意识培养 在堪培拉的两周时间,我深深地感受到当地人对运动的热爱。这里的人们只要有时间,都会走出家门,去到户外,跑步、游泳、冲浪、骑行……每个人似乎都至少精通1-2种户外运动。在前不久泰国足球队少年被困洞穴的事件中,当大家正为无法将医护人员送入地下洞穴评估孩子健康状况并制定救援方案的时候,来自澳大利亚的一位急诊科医生挺身而出,因为他还同时还是一位洞穴探险专家。这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在这里的度过的周末清晨,我还特意去观摩了当地社区的长跑俱乐部,他们有组织地在每个周末的早上组织大家早起进行5公里的长跑。虽然在清晨,冬季的澳洲温度已为零下,但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着短装浩浩荡荡加入长跑的队伍。更让我惊讶的是,还有父亲推着婴儿车,带着自己刚刚出生不久的宝宝进行长跑锻炼。我想这也算是最早的“体育”教育了吧。在湖滨、在公园,经常能够看到父亲带着孩子一起骑车、玩滑板,澳洲人对于户外运动及极限运动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 也正因为如此,澳洲的学校也十分重视户外教学的研究,在项目期间的八场讲座中,就有一场是专门关于户外活动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课程。在讲座中,老师通过展示两个适合在户外进行的游戏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方面的思考和总结,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五吸取国际交流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经验 由于我本身参与过一些国际短期或长期互访或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因此在此次参与堪培拉大学的培训交流活动中,就特别留意对方大学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希望能够吸取长处,以此作为借鉴。在整个项目的进行中,我校国际交流处和人事处的老师为我们做了很多细心、周到的工作,这才使得这个项目得以圆满地实施,我也在此向各位为本次团队顺利出行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交流项目要顺利进行,前期的沟通、计划、报价、住宿、课程、课外活动、交通、伙食等等各项工作繁多又琐碎。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又常常会遇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问题,需要组织方及时跟进并进行最快的反应和调整。在项目结束时,还要及时听取反馈。堪培拉大学教育学院的各位老师们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到了分工明确,计划周密,任何的活动有变化都会提前告知,使得整个团队的各项内容安排都进行得非常顺利。澳洲老师善于计划和对变更事项提前正式通知的工作习惯和作风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前期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做得越周到详细、后期所遇到的措手不及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这是我这次在活动组织与实施方面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六与其他院系老师的充分交流 本次出访堪培拉大学的团队是由五位分别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学科领域的老师们共同组成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从澳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也通过较长时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其他学科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研究项目上,或许还能找到跨学科合作研究的良好契机。我从每一位团队老师的身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或是其他学科的知识、研究方法,或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或是不同的处事习惯……但团队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感受会一直伴随我很久很久。我想将来在我迈入暮年之时,翻看照片,回想2018年在堪培拉度过的两周,所有的收获、幸福和温暖一定会再次萦绕我的心间。 总体而言,本次的堪培拉大学之行,让作为一名“青椒”的我,开拓了国际视野,增长了学术知识,提高了语言能力,收获了跨国、跨校和跨院系的珍贵友谊。非常感谢学校能够为我们搭起国际交流的平台,因为这样的交流机会能够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收获大量平时得不到的经验,在各个方面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2018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