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8日至8月6日,在学校人事处的组织和带领下,我有幸与其他四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一起赴英国赫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UH)考察学习。赫特福德大学是英国最大的十所学府之一,由于在高等教育中不断革新和先锋作用,很快建立了卓越的声誉。UH的办学宗旨是为国家培养实用型的工程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在英国素有“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由于拥有最高比例的理工科学生,毕业生满足政府和工商企业界的需求,声明远播。三周以来,我们吃住、学习在UH,课余时间在周边游历,体验英国文化,增长见闻。尽管身处上海这样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氛围中,但英国的所见所学,仍然刷新了我对英国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和社会风貌的认知。 一、赫特福德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考 赫特福德大学有一个显赫的前身——英国宇航中心,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彰显了UH在低调中务实的态度。现今,UH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是因为赫特福德大学在高等教育界的先锋作用和作为21世纪最伟大工程之一的de Havilland新校区的建成。新校区投资1.2亿英磅,以de Haviland命名,为纪念喷气式飞机的发明者de Havilland Geffrey爵士在航空领域所作的杰出贡献。 “务实”是UH最重要的关键词,务实的态度深刻的渗透到UH的办学理念、教学体系以及社会功能中。 (一)、以学生为本,是UH的办学宗旨。 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上。UH对学生的资金投入排在全英前三,学校的大部分资金必须投入给学生并受到严格监督,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 UH建设了英国第一个最大最先进的学习资源中心,全年364天24小时免费对所有学生开放。学生在这个中心可以查阅资料、免费使用电脑和打印机,还可以预定房间进行小组学习。这个中心设施先进、环境舒适、管理完善,成为UH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驻足之地。除此之外,校园的现代化设施一流,建有运动中心和休闲中心。新校区的学生公寓全部是单人间,单人间配备卫生间和电视、电话、电冰箱和宽带网。学生公用厨房,内部配备现代化的厨房设备。优越的学校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大助力。 从古至今,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环境的滋养和哺育。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像树木与土壤的关系,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与环境息息相关。英国作家J•K•罗琳(J. K. Rowling)曾是一位单身母亲,一度靠政府资助生活。她曾日日坐在爱丁堡街头,并深深的为爱丁堡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着迷,而这,都成为她日后创作《哈利波特》的灵感。徐志摩流连在剑桥大学的各个角落,惊叹于剑桥大学之美,被剑桥大学厚重的历史积淀深深折服,之后创造了不朽的诗篇。 环境就是造就人才的土壤,打造优越的校园设施,为师生提供舒适、优质、现代化的生活学习环境,无疑是重要的。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和实验室条件。 (二)、UH极其注重本科教学,尤其是教学法和教学研究。 在刚刚结束的高校教学评估中,UH获得金奖,全英只有23%的学校获此殊荣,可见UH对教学的重视。 UH的教学方式有“独特”之处。一个学期4门课,通常课程的课内课外时间比为1:1,小组学习非常多,自学、课外阅读的任务量非常大,因此对学生安排时间的能力要求很高。UH的本科生的学习任务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加重,在毕业年达到顶峰。毕业班(大四)的学生必须加倍专心学业,根本无暇进行实习或求职。顺利拿到学位后,毕业生一般会先去旅行,因此求职通常发生在毕业2个月以后。这与我们大四的学生一边游走于实习单位、求职面试,一边开展毕业论文的现状截然不同。 UH的“教学发展与革新中心”是对教学法进行研究的部门,在这个部门中,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加盟其中,专门针对教学法进行研究,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 例如,UH的工程技术学院在课程教学上有独特之处。工程专业的课程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课程安排如下:1节课4个小时,理论教学1小时,小组讨论1小时,小组讨论有博士生辅导,剩余时间进实验室实践操作,当堂证明理论。这样的课程安排直接指向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教师及学生的要求极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如没有达到一定造诣,实践经验不够扎实丰富,恐怕不敢接手这样的上课方式。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课堂没有高度的专注,在实践中没有充分的投入,恐怕也无法完成课程。可见,好的教学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三)、严谨的等第评定制度。 英国的学校用什么办法激励学生学习呢?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拼等第。 拼“等第”,成为英国学生努力读书的一大动力,本科生的等第跟随一生。UH的等第由高至低分为五档,分别为1st、(2:1)、(2:2)、3rd、pass,其中,等第1st和2:1有机会进入名校深造,前10%的本科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而只想混混的学生,恐怕pass也拿不到。在这样的等第评定制度下,没有人想在自己的成绩单上写上“pass”甚至拿不到毕业证书。学生不爱读书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据说,在考试季,UH的学习资源中心日日爆满,小组学习工作室一间难求,半夜2:00还在耕读不辍的学生随处可见。 高校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毋庸讳言,我们的大学阶段越来越“水”,获取知识的初衷被“功利主义”替代,尤其是毕业班,有如“鸡肋”。相信每位老师可能都要被这样的要求困扰:“老师,我开始实习了,没有时间来学校。”“老师,我要考研,要等考研之后开始毕业设计可以吗?”“老师,我已经工作了,实在没时间搞毕业设计。”在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并予以理解和宽容的同时,如何让我们学生回归学习、尊重知识,恐怕是我们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四)、超凡的知识传承体系 英国社会认为,工作在工商企业第一线的资深从业者积累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有义务教育下一代。高校教师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度非常高。一些资深的企业工程师或研发人员,有时愿意放弃高收入的工作,来到高校任教,既实现自身夙愿,又可以贡献教育。英国的工程师享有“签字权”,风光的签字权背后实际上是责任的重压,因此,资深工程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准绝对是一流的,这样工程师是“宝贝”,是优质的教授者。而UH的教师50%以上来自于企业第一线,这个数字非常惊人,这样的知识传承体系可以用“超凡”来形容。 二、英式教学法学习 在进修期间,UH的教学发展与革新中心为我们开展了英式教学法的培训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展示和培训。 (一)、理解什么是“课程”。 显然,教师对课程(curriculum)的把握至关重要。我们该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课程是一个通过教师传送的知识体系;课程是要使学生达成一定结果的尝试;课程是一个过程;课程同时又是实践。“课程”的框架可如下图表示: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数字化给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学习体验。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海量材料;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间隙做短暂学习;甚至还可以进行互动式学习等等。另外,随着微信、微博的普及,人们接触知识的范围更加拓展,更加日常化、平民化。这样的形势,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还需要建立这样一个理念,课程实际上是学生购买的产品,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与传统相比,新时代的授课与学习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如下表所示。因此,新形势下,要使产品令学生满意,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对自己的教学法进行完善和革新。 (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如何传输一个有效的课程计划是授课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授课者应该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以实现知识传授的目的。首先,授课者应该了解认知规律,在认知规律之上,进而产生成效,最终实现被教授者的智力发展及知识内化。如下图所示,课程设计应该遵循逐步实现认知——达到一定成效——智力得以发展的规律进行。 除此之外,课程还必须针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设计,这些利益相关者除了学生,还包括服务的专业领域、社会需求、政府政策、服务社区以及专业认证机构等。当然,课程设计还需要考虑大学战略性方向、政府的资助倾向、大学的定位、价值观和理念等。可见,课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因此,在纷繁复杂的课程面前,在深刻理解了上述基本问题之后,我们才能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实现教授的目的。 课程设计可以基于以下三种模式:系统性途径,即授课;以问题作为触发性学习;以科研为手段促进学生发展。其中,以科研为手段促进学生发展为最新的课程设计模式,由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endon)开创,这种模式是利用学生科研进而带入课程,利用科研作为手段,不仅可以和导师交流,还可以在社团之间、社区之间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 (三)、用现代技术加强教学。 随着手机、iPad、各种应用程序和应用网站的繁荣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的方式也随之成为丰富课堂的必要的辅助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把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与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课堂的带入感,使学生的视听感受更具体化,加强了知识的动态生成,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使课堂教学更为优化和丰富。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之一,协作学习比竞争性学习和个别化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辅导教师是保证协作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像论坛、维基、社交媒体和Padlet对于协作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亦可以很轻松的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如https://padlet.com/Helenbarefoot/shanghai、Menti.com和Kahoot.it。Padlet是一款能够创作虚拟、可交互地便利贴墙的工具,中文是“网上的白墙”。在Padlet上可以任意拖动便利贴,在便利贴中可以输入文本信息,上传文件,添加图像、视频等任何文件。这是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工具,可以支持个人和协作学习小组进行答题、会话、评价等活动。通过现场体验Padlet,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这种协作学习的魅力。例如,当UH课程发展中心的教师Helen抛出问题:请问各位老师都用什么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几秒钟之后,在虚拟的“白墙”上出现了几十个贴纸,每个贴纸都罗列了一些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如:人人通、蘑菇丁、雨课堂、问卷星、超星、圈点等等,很多方法我闻所未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小组协作的威力便显现出来了,我的认知被瞬间拓展了。除此之外,我们还体验了“Menti”和“Plickers”,这两个工具几乎让课堂沸腾了。 我的深切感受是,在信息时代,不要忽视和放弃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尝试它们。 (四)、教学成效评估 最终如何评价学生的获得情况,成绩能否如实的反映学生的能力,这对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一项挑战。以UH的考卷为例,首先,考卷质量是重要的把控环节,考卷必须体现试题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一张考卷的组成:30~40%为教科书知识,30%来自课外阅读,30%为个人造诣。其中,“个人造诣”的概念令我耳目一新。表面上看,学生整体分数较低,能够拿到高分的学生说明个人造诣能够超过自己所学,因此这样一个体系能够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有效的筛分,更能够反映学生的能力。 考试季结束后,考验学院的时候到了。UH成绩评定工作非常严谨细致,每一个学生的等第都经过慎重的斟酌和讨论,每一个成绩的给出都经过认真的评估,为此开上几天的会都是家常便饭。在这方面,UH着实地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值得借鉴。 三、英国文化和社会见闻 在课余时间,我有幸在伦敦以及周边游历。那些珍贵的古式建筑、教堂、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记载着历史的点点滴滴。 (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意识和社会制度路径选择具有巨大影响,而文明进步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历史街区保护方面,英国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在英国,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民间团体可以干预保护区内的建设活动,使文化遗产的保护除去政府和私人两方面外,增加了第三方的力量,强调了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使保护成为名副其实的群众运动。令人叹服的是,不同纪元、不同信仰、代表不同观点的历史遗迹在英国均得到妥善的保护,历史活在民众身边,朝代更迭,历史不会被否认,历史就是在英国就是这样被正视和尊重的。很多中世纪的小屋,都被精心的保护着。一些古镇几乎保留着原来的面貌,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巴斯,走在巴斯的街头,人们似乎回到了罗马统治时期。这些历史遗迹就是无声的教育,这样的熏陶和文化浸淫无疑滋养了英国民众的文明底蕴、文化气质和民族认同感。 在英国的各种教堂或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中,大都会专为杰出的人物划出一席之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则是一个集大成者。除了历代英国君主之外,这里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墓地,如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霍金等人之墓,科学家在这个教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英国一向有尊重科学的传统,例如英国皇家学会,其宗旨是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它是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是一个独立的、自治的社团,在制定自己的章程、任命自己的会员时,无需取得任何形式的政府批准。 历史,记载着一个民族的成长轨迹;科学,是兴国的原动力。尊重历史,尊重科学,英国做到了极致。 (二)、对知识、美德和名誉的珍视 考察期间,我们还有幸拜访了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历史之悠久、人文积淀之深厚、名人之辈出无不令人叹服,校园的每一个台阶、每一块砖瓦、每一颗草木背后都可能流传着一个迷人的故事。剑桥大学校训为:这里是智慧启蒙之地,“智慧启蒙”四个字,完美的解释了大学的功能,昭示着剑桥大学教育的高贵与荣耀。除此之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剑桥大学三个特殊的石门,学生入学的时候,要通过谦卑之门(the Gate of Humility);学习时,会经常出入美德之门(the Gate of Virtue);学生毕业的时候,才能通过荣誉之门(the Gate of Honor),获得学位,这几个门代表了学者的学术研究历程和学生的求学道路。 在造访牛津大学的时候,我听到了一个故事。一个苏格兰女孩成绩非常优异,获得了牛津大学面试的机会。在英国,有机会进入牛津大学和我们国家的“高中状元”一样,是无比荣耀的事情。然而,经过学院的面谈之后,院方认为,这个女孩成绩虽然优异,但是“能力”未能达到牛津所认为的标准,因此拒收。此事惊动了苏格兰官方,作为地方的荣耀,苏格兰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官员,都希望这位女孩能够进入选。据说苏格兰政府出面求情,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也出面斡旋。但是牛津大学不为所动,最终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虽然结果令人遗憾,但是,牛津大学这种对原则的尊重、对高标准的要求深深的震撼着我。这件事完美的诠释了一个高等教育机构对“知识、美德和名誉”的尊重以及“自由”的精神,这是高等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四、结语 我想,教师出国研修的目的,不是追求表面的国际化,正如曾国俊老师所说,最终,我们是要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和逻辑,讲自己的故事。在中国的国情下,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我们如何迈出前进的脚步,值得深思。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能说,他们在中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